浙江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两手硬、两战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1]
根据国家统一初步核算,202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64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6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6413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6031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3∶40.9∶55.8。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2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3∶42.1∶54.6。
图1 2011-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20年各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1%,购进价格下降4.1%。
图3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城镇调查失业率各季保持在4.3%~4.9%,四季度为4.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9.1%,其中四季度已恢复至82.7%,高于上年全年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8%,按可比价格计算占33.2%,占比降低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86元,比上年下降0.71元,资产负债率为54.6%,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资产负债率为55.6%。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交通投资分别增长7.4%、2.0%和6.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6%。
数字经济逆势成长。全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7.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健康产品、节能环保、文化、高端装备、时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8%、14.3%、8.7%、7.9%、7.9%和4.9%;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9.7%、10.8%和10.2%;人工智能产业增长16.6%。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0%、14.8%、11.5%和5.2%。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2]预计为16.6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25.0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5.9%。财政总收入1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8亿元,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6262亿元,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82亿元,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545亿元,增长14.7%,其中,高新技术、高技术、战略性新兴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7%、22.1%、14.9%和21.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4%,提高0.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3]企业营业收入21633亿元,增长10.8%;利润总额2833亿元,增长10.2%。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为66.3%。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民营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为68.2%,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的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8%,增速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9.8%。民营企业货物出口2.07万亿元,增长12.3%,进口4947亿元,增长18.3%,分别占全省总额的82.1%和57.3%,比重比上年提高2.3和3.4个百分点。民营市场主体77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6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73.9%。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9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总产量606万吨,增长2.3%;油菜籽播种面积114千公顷,下降2.6%;蔬菜660千公顷,增长2.1%;花卉21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中药材50千公顷,下降5.8%;瓜果类97千公顷,下降2.2%。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0万吨,比上年下降4.3%;水产品总产量615万吨,增长2.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77万吨,增长2.0%;淡水产品产量138万吨,增长4.1%。年末生猪存栏628万头,增长46.9%,生猪出栏665万头,下降12.0%。
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9个、特色农业强镇113个,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80条。严格保护好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新增3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累计138个;新认定绿色食品761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7.7万亩;新建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个,累计25个。
“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深化农村“三大革命”,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85%,回收利用率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设(提标)农村规范化公厕64842座,平均每个行政村超过3座,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000座,其中示范性公厕2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92.5%。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4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00个、特色精品村150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1290个。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6036个。统筹推进路、水、电、网、气、能等基础设施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新改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3万公里,实现建制村客车“村村通”;农饮水累计完成提标人口1054万人,达标人口覆盖率95%以上、水质达标率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率85%以上。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同标同质,全省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8.61%;组建成县域医共体161家,村卫生室规范化率74.5%;农村文化礼堂1.78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54个,实现中心全覆盖,实践所、站覆盖率7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对象扩展到全体持证残疾人、低保边缘户,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3家。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12.5万人次,线上课程学习450万人次,新增返乡留乡就业农民工48.8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8%,私营企业增长4.0%;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3336亿元,增长1.8%,其中,出口交货值12128亿元,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39.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11种新产品中,新能源汽车(77.7%)、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58.7%)、光缆(50.8%)、工业机器人(43.6%)、太阳能电池(39.3%)、集成电路(21.2%)等产量快速增长。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81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4%。非国有投资增长3.7%,占64.9%;民间投资增长2.6%。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7%、3.4%和12.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7%,办公楼投资增长14.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4%。商品房销售面积10250万平方米,增长9.3%;商品房销售额17145亿元,增长19.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30亿元,比上年下降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336亿元,下降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3亿元,下降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3843亿元,下降1.9%;餐饮收入2787亿元,下降8.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和日用品零售额增速平稳,分别比上年增长9.2%、8.1%和4.8%;体育娱乐用品、烟酒、化妆品和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速较快,分别增长30.9%、15.5%、13.1%和12.6%。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分别增长40.8%、23.9%和16.3%。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全省各类商品市场3342个,全年交易额为2.12万亿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十亿级市场253个,百亿级市场34个,千亿级市场2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33808亿元,其中,出口25180亿元,进口86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9.1%和11.2%,分别占全国的10.5%、14.0%和6.1%,份额比上年提升0.7、0.7和0.6个百分点,进出口份额首次突破10%,出口和进口份额均创历史新高。对主要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出口分别增长9.9%、18.3%、14.6%、7.9%和18.8%,合计占出口总额的58.5%,拉动出口增长7.7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0.7%,拉动进出口总额增长3.6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37.6%。中欧(义新欧)班列开行1399列。推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权,全年自贸区固定资产投资458.5亿元,新增注册企业7357家,新增油品企业1880家,新增杭州、宁波、金义三个片区。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21个,合同外资3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6%,实际使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16.4%。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0亿美元,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项目2386个,占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84.6%,合同外资253亿美元,下降22.9%,占合同外资总额的72.0%,实际使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16.8%,占实际外资总额的65.5%。
全年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631家,比上年减少132家。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720亿元,下降13.4%。国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429亿元,下降21.3%。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64亿元,下降21.6%;新签合同额256亿元,下降29.7%;共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3939人次,外派劳务人员实际收入9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68亿元,比上年增长0.6%。
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12.3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96公里,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共有民航机场7个,全年旅客吞吐量4996万人,其中发送量2523万人。铁路、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12323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5%;旅客周转量674亿人公里,下降40.3%。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增长6.0% [4],其中,沿海港口14.1亿吨,增长4.5%。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1.7亿吨,连续12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箱,连续3年全球第三。
年末全省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586万辆,其中私家车(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460万辆。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4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电信业务总量[6]8309亿元,增长2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585万户,比上年减少151万户,其中3G、4G、5G[7]移动电话用户857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39万户,增加15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2693万户,增加18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041万户,减少6万户。快递业务量179.5亿件,比上年增长35.3%。
全年旅游总收入8275亿元,比上年下降24.2%,接待游客5.7亿人次,下降21.5%,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8.3万人次,下降91.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22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5.1%。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61569亿元,增长14.6%。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3612亿元,增长18.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8.2%。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202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61亿元。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518家,累计融资13885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45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14.6%;创业板上市公司109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12.2%。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40亿元,增长4.5%;人身险保费收入1928亿元,增长11.6%。各类赔款及给付908亿元,增长3.5%。其中,财产险赔付578亿元,人身险赔付330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97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6%。按常住地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699和31930元,增长4.2%和6.9%,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2.1%和4.0%。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为46125元,增长4.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0%。
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95元,比上年下降2.3%,扣除价格因素下降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6197元,下降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555元,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分别下降5.5%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