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旅游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进一步加强,智慧旅游特征明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旅游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作为一名文旅从业者,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各地正积极发展文旅产业链。
文旅产业链具有自身特殊性,主要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受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消费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新技术的迭代叠加式突破,文旅产业链的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也发生了较大分化,产业链高端集中在创意创新产品,产业链中低端则集中在资源密集产品。
针对目前存在的文旅产业链完整度不够、供给产品体系不全、旅游要素堆积雷同、旅游运营低效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文旅产业链。
一、聚焦全局布链,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
从地方政府层面,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夯实文旅产业链的领导,建立健全文旅产业链各项工作机制,形成“一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一批链主企业、一个实施方案、一个项目清单”的“五个一”工作模式。地方政府要定期调度产业链工作情况,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全域角度顶层设计文旅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找准产业链业态配置的重点,培育打造优势资源、优良资本、优质主体。同时,结合文旅产业发展数量、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点,破除旅游体制掣肘难题、机制痛点和难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人才、资金等要素持续聚拢,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产业优势、效益优势不断转化。如南京市浦口区构建以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业务指导、度假区负责片区文旅资源一体化发展、文旅集团负责开发建设运营、全区上下共同参与的运作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文旅产业链发展赋能。
从旅游企业层面,积极推进文旅企业转型升级。进入大众旅游新阶段之后,品质化需求、分众化消费、数字化应用更明显,城市休闲、乡村度假、短途流动、追求新奇,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主题游乐园、城市有机更新的综合体、文博场馆等变成热点亮点。当前,促进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既需要地方政府助企纾困,更需要文旅企业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适应市场新情况,对文旅市场再认识、游客需求再分析,用好政策,苦练内功,在克服困难、创新发展上灵活作为、主动作为。
以南京汤泉旅游度假区松鼠部落森林假日公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以都市微度假为市场定位,构建生态型寓教于乐的家庭户外休闲中心,打造城市家庭亲子一站式“轻度假”目的地,集生态、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全年龄层共同参与游玩的户外亲子乐园,开业仅两个月就吸引了大批固定客群,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传统旅游企业如线下旅行社,也亟须调整企业经营方向,改变单一组团传统经营模式,主动“+互联网”,从产业互联网的各个角度去赋能,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寻求技术升级,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链,提升抵御风险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二、聚焦龙头壮链,谋求“头雁式”效应
积极壮大龙头文旅企业“链主”实力。建立政府规划引领及专项资金杠杆撬动作用的“链长”、龙头企业“链主”以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关键领域的“支点”,形成“链长—链主—支点”的文旅产业链基础体系。发挥好龙头文旅企业在文旅产业链条里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链主”企业来填补链条缺口、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如以华昌龙之谷为龙头的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按照一个产品体系、一个营销体系、一个交通体系进行布局,培育壮大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市场主体,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抓大扶小并重,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企业链生态体系。大力开展文旅产业链招商,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开展与行业龙头企业、国际知名文旅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产业链高端项目落地。
积极壮大区域文旅集团实力。《“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旅游企业,稳步推进战略性并购重组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旅游集团和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企业。目前,以旅游集团二十强和区域旅游集团为代表的旅游服务综合运营商成为地区举足轻重的市场主体。区域旅游集团具有整合本地国有资源、推动本地旅游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的重要能力。如南京市浦口区紧扣区文旅集团主责主业,试点设立国有景区统一经营管理实体,探索实施国有文旅资源全面整合和统一运营管理。依托浦口环老山、临滁河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优势集聚、要素重组、产业互通为核心,以文旅项目投资建设、文创产品开发、民宿酒店运营、文娱活动策划、园林景观等板块为重点,通过整合全区优质文旅资源,着力打造集观光、研学、消费等文旅供给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中心”。
三、聚焦业态“延链”,培育“新消费”热点
积极重视“旅游+”产品链条发展。旅游业的关联度大,属于综合性产业,围绕消费链延伸供应链,促进旅游业态丰富,需要靠“旅游+”产业融合开发新业态,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供给能力。持续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农业、林业、健康、中医药等各行业领域相加相融,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商务旅游、低空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延伸产业链、催生新业态,以旅游新业态的形式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如南京市浦口区发挥书法之乡优势,以“墨韵浦口”城市行项目为统领,提升求雨山、草圣书乡旅游景区功能,打造书法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扩大新生代受众群体。
积极重视乡村旅游产品链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其中也存在产品同质化、商业运营能力弱等问题。运营是贯穿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运营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走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经营的路子,本着主客共享的思维进行品牌打造。加强乡村旅游项目前期研究,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村庄景区化运营,支持发展“小投资、大创意、轻开发、重策划”的文旅项目。重视乡村旅游区域协调发展,梳理“城、镇、村、景”资源,构建既有“繁星满天”又有“众星拱月”的格局。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目标,聚焦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等重点产业,培育打造产业突出、环境优美、富民带动的乡村旅游连片度假区。其中,民宿成为带动乡村游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要积极推进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扶持民宿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经营权审批、民宅改造等方面探索新路。把特色化作为民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聚焦特色主题,同步开发吃、购、游、娱等全套旅游消费产品。
四、聚焦要素“活链”,满足游客需求
积极推进旅游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突破空间限制,是完善文旅产业链的重要手段。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未来景区”试点改革。“未来景区”聚焦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思维引领旅游景区理念、制度、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多维度开发文化和旅游体验多场景、跨场景、大场景应用,值得各地借鉴。要打造区域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以全数据赋能旅游服务为目标,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信息多维分发。加快布局数字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线上旅游驿站,提供信息查询、线路导航、产品购买、个性定制、意见反馈等服务。以产品和内容为载体,推进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示范村、示范民宿。鼓励旅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旅游体验新场景。鼓励开展在线旅游节庆、赛事和展会,推出一批具有沉浸式体验的线上旅游品牌。
积极抓好旅游营销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营销的关键要素是“互动”,加强营销策划,引入品牌IP,打造爆款产品、网红标志,提升营销效果。集中全力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对外流量营销入口,以市场为导向,细分旅游客源市场,针对不同专项客源市场,匹配不同互联网宣传平台,实现定向、互动的精准营销。如南京市浦口区与抖音、新浪、腾讯等开展精准营销,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