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父母出钱买房,男方父母没要借条,离婚后向子女讨要这笔钱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婚姻继承

双方父母出钱买房,男方父母没要借条,离婚后向子女讨要这笔钱

作者:骆军军律师

【案例二】
双方父母出钱买房,男方父母没要借条,离婚后向子女讨要这笔钱

朱某光与齐某于2013年10月结婚,一年后,2014年4月二人准备购买位于某区的新建房屋,总价76万元,于是向双方父母表明买房意愿,朱某光父亲朱某革于2014年4月21日向朱某光转款5万元,而齐某的父母也出钱63万元。房屋购买后登记为朱某光和齐某二人共同所有。
2016年6月8日,朱某光、齐某共同向齐某家、曾某玲补出具借条称,借款63万元,用于支付购买位于某区新房屋的部分首付,以及购买房屋的部分房款。
然而,朱某光与齐某二人情感破裂,2017年7月18日经法院判决离婚,并平均分割上述借款所购两套房屋。
男方父亲朱某革认为,当初的5万元系借款,但由于之前是一家人,出借时未要求出具书面凭据,仅要求有钱即还,于是将儿子朱某革和儿媳齐某告到成都成华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二被告向原告偿清借款5万元。
儿子朱某光作为被告辩称,原告所诉内容属实,二被告应当向原告偿还借款。但儿媳齐某则辩称,公公所诉内容不实,这5万元是基于二被告刚结婚,原告作为男方父亲按照风俗赠送给子女的购房款,从未向她表示过这是借款,在她和朱某光离婚前也从未要求过偿还。

法院判决: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借贷关系,这笔钱是赠与
庭审中,朱某光主张因二被告共同购房,所以均向各自父母求助请求借款,借款时均未向双方父母出具借条,后因二被告婚姻出现问题,遂在齐某及其父母逼迫下出具前述借条,但为挽回婚姻,未让齐某为自己父母补出具借条,而齐某则主张朱某光父母出资帮助购房均为赠与款,其父母出资帮助购房均为借款,且不存在逼迫。
2018年2月,法院经审理认为,这5万元应当认定为赠与,而非借款。判决书载明,民间借贷的出借人必须同时举证证明双方存在借款事实及借款合意。从借款事实分析,本案虽然能够确认原告朱某革向被告朱某光转款5万元,但是该转款本身在性质上无法自证是借款,还是赠与,抑或其它经济往来款项。

法院认为,相关司法解释实际已将父母出资性质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主张借贷的父母,而不是接受赠与的子女,其源由在于,借贷相较于赠与更容易证明,借贷的立据惯例相较于赠与的被动接受更容易留存证据,而现有国情中,基于双方亲缘关系亦决定父母出资为赠与的可能性高于借贷,所以父母一方不能就出资为借贷提供充足证据的情形下,一般宜认定为对子女的赠与。
此外,判决书还强调,本案中,涉案转款发生在2014年4月21日,金额相较于购房款不大,距离被告于2016年7月提起离婚诉讼有两年多时间,期间原告并未就此向二人主张为借款性质,与被告朱某光在提起离婚诉讼前向被告齐某父母补出具63万元借条明显不同,原告在无足够证据证明双方确实存在借贷合意的情况下,上述款项为赠与性质更具高度盖然性。

【法律解读】
为预防纠纷 父母可让自己子女写借条而无须告诉对方

两份判决,案情类似,判决结果迥异。 对于婚后子女购房,父母出资未明确出资性质时,应如何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认定为赠与,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认定为借款。究竟该如何认定?又该如何预防此类纠纷?

这笔钱首先应当推定为赠与,因为父母给子女出资,相当于对子女家庭的祝福、帮助。在推定为赠与的情况下,父母应该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笔钱是借款性质,如果不能完成举证,就只能视为赠与。可以列举的证据不一定是借条,还可以是转账时的备注。

很多时候,发生纠纷时,出资父母会让自己的子女事后补一张借条,按道理来讲只有这种补写的借条的话是不能认定存在借贷关系的,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严重的利害关系,这种补写的借条需要有其他证据来作证其真实性。


“这个问题最后变成了法官对这笔钱的价值判断的问题,究竟是去保护父母财产,还是严格根据证据来认定这笔款项的性质,需要做出平衡。另外,法官在裁判时还会考虑到房价上涨的因素,有时即使认定成借款,子女也不会有太大损失甚至反而还赚了。”此前在北京也有判例,在只有后补的借条的情况下,还是将这笔钱认定成借款。


对于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全额出资然后将房屋写到自己孩子一个人名下是最有保障的办法。但现实中很可能没法实现这一步,那么父母可以公证赠与,或者至少用书面明确表示这是赠与还是借款,赠与的话又是赠与给谁。

有时碍于情面确实不方便让对方写借据,但父母完全可以让自己子女写借条,而无须告诉对方,因为只要这笔钱是用于买房、夫妻共同生活,就不需要夫妻双方知情同意,不会被认定为个人债务。

父母给自己买东西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得出结论认为父母给子女买的东西一定就是赠与的。
“不能用亲情代替法律思维。从法律上讲,父母和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财产是个人所有。在这类案件中,对于这笔钱是怎么取得的,双方都有举证责任,主张是赠与的一方也要举证证明这笔钱是赠与的,而且不能只用中国文化传统观念当证据。”

假如双方举出的证据都不充分,那这笔钱该如何认定?

这时法院应该向双方调查父母为何把钱给与子女,如果是子女主动提出买房差钱,即使父母碍于情面没有明说是借或者送,这笔钱是借款的可能性还是更大,而如果是父母先主动提出要给子女,那么赠与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得钱的一方的举证责任甚至更大。“父母拿不出借条并不意味着这笔钱就不是借的,按照常理,我的钱到你那里去,只要我不说是送的,性质上一般就是借的,家庭关系并不足以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法律上应该遵从同一种标准,否则就会造成混乱。”


这类案件一般被认定为赠与的可能性会更高。“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相对来说可信度很低。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离婚或者离婚后,由于两个被告一方是姻亲一方是血亲,因此证人证言和叙述的真实性比较低。”

虽然法律上有“对赠与事实的认定高于一般事实的证明标准”有的说法,一般情况下财物是不可能送的,应当谨慎认定,但是,具体到父母和儿女的资金往来中,赠与的可能性还是比借款的可能性高,而且《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 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