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上的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
作者:骆军军律师
电器公司想以合同诈骗为由到法院起诉,但考虑到陈某不知去向,电器公司就算胜诉也追不回货物,因此打算以陈某涉嫌诈骗罪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却又疑虑该案属于民事合同欺诈,不是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那么,民事上的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究竟有何区别呢?
从共同点上看,民事上的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均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即合同诈欺行为人只是想暂时获得财物,事后具有积极履行合同及支付货款的意思;而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却是只想骗到货物,根本不想付清货款。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主要是看:行为人签约时,是否为事后能“金蝉脱壳”,而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姓名;是否利用变造、虚假、废弃的票据,骗取对方大量财物;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是否根本就不想履行自己的义务;是否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后即逃匿。
本案中,陈某已经具备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一是陈某系冒名签约;二是其总资金仅有6万元,却与电器公司签订价值40万元的购销合同,说明其在签订合同时及签订合同后均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三是陈某以变造的汇票欺骗了电器公司履行合同;四是陈某当初的经营行为,实质是为了处理货物,变现货款。一旦得逞后,便携款潜逃,下落不明,进一步表明其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及诚意;五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属“数额巨大”;20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本案陈某的涉案金额达40万元,为数额特别巨大,因此,陈某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电器公司是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的。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 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